关于孔子标准像的若干说明1.孔子的标准像 2006年9月23日,在孔子诞辰2557年纪念日前夕,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向全球正式发布了孔子标准像定稿。由于发布标准像初稿引发的争议,这次发布格外引人注目。23日举行的孔子标准像新闻发布会上,孔子像的主创人员、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胡希佳说:“我们重点从形象定位和精神气质等方面作了修改完善,更注重体现孔子‘仁’和‘礼’的思想内涵,表现他的博大儒雅。” 经过修改后的孔子像,这尊孔子像看上去比原来更加慈祥,宽鼻、阔嘴、浓眉、长髯,国字形脸,眼神比原来的温和,是一个具有山东人相貌特征的忠厚长者。 据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长张树骅介绍,标准像是在尊重历史依据,尊重约定俗成形象,以唐代吴道子所绘的行教像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吸收历代孔子像作品中的优秀元素设计而成,力求形神统一。 孔子作为流芳千古的东方哲人,其形像究竟如何?鲁迅在《中国现代的孔夫子》一文中描述:“说起这些图画上所得的孔夫子的模样的印象来,则这位先生是一位很瘦的老头儿。身穿大袖口的长袍子,腰带上插着一把剑,或者腋下挟着一枝杖。然而从来不笑,非常威风凛凛的。”而李启谦、王钧林两位在综合了古典文献对孔子体貌记载之后,考证道:孔子身材高大,筋骨强健,但他却有些驼背。他上身长,下身短,胳膊长,力大过人。其头顶部凹陷,头上七窍豁露,天庭饱满,但没有胡须。而小型张画面上的孔子图,则是设计者依据唐代“画圣”吴道子所画的孔子行教像为基础,综合孔府收藏的历代所绘孔子像所设计的。吴道子,又名道玄,盛唐玄宗时的宫庭画家,他画风雄健,创作才能极为旺盛,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后改攻绘画,故笔力道劲如铁划银钩,又“其势园转,而衣肥飘举”,即所谓“吴带当风”。小型张上的孔子立像,虽非吴道子的原画,但其势飘飘,只是比鲁迅所述略胖一些,而与李启谦、王钧林所综合的容貌上多了胡须。但总体上看,吴道子用他那神来之笔,确实逼真地刻画出古代这位“圣人”的非凡形象。 其实,中国邮政早于1989年就发行了《孔子》小型张和三枚邮票,均采用了吴道子《先师孔子行教图》所绘的孔子形象,而这次孔子基金会也是沿袭了之前中国邮政为孔子订的标准像。
2. 吴道子《先师孔子行教图》的文字为何人所题写? 流传已久的在吴道子《先师孔子行教图》上题写了:“删述六经,垂宪万世;德侔天地,道冠古今。” 这个题写并非吴道子所做,而是后人取自陈凤梧《孔子赞》,后人添加上去的。
3. 吴道子所绘孔子像的两个版本 现在所流传的孔子形象标本,是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创作的孔子像,标本有两种,一种是孔子行教像,古代庙学张挂的都是此像;其二是孔子为鲁国司寇像。吴道子所创孔子像的依据为《白虎通》,盛传孔子生有七露,即鼻露孔、眼露睛、口露齿、耳露轮,又耳、鼻、眼为双配,故称“七露”,从吴道子所作孔子行教像来看,确有此态。孔府所藏宋人摹吴道子绘孔子司寇像(实为明人所绘),孔子戴司寇冠,半身,大耳满须,睁目斜视,露牙裂唇。画的上部有宋高宗御制孔子赞文。
4. 吴道子所绘孔子像为什么作“天揖之势”? 孔子标准像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一副恭谦的样子。孔子为什么作“天揖之势”?这是因为孔子为士,列为贵族。双手相叉,为士相见礼,表示虔诚恭谦之意。孔子挎剑,剑在当时是士以上阶层必须佩带之物,也显示其贵族身份。 在全国很多地方的文庙里,都有这样的孔子像,据说像姿取的是唐代画圣吴道子绘的《至圣先师图》,恭身而立,双手前伸上举,作“天揖之势”,生动地再现了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夫子彬彬有礼,尊师重教而平易近人的圣洁丰姿。
责任编辑:逸仙
文章分类:
儒学
|